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动态|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学术成果推介(第13期)

请收藏 浙大马院 2022-07-15


“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不应辜负了这个时代,必须以不辍之笔耕“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


为此,特设立“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学术成果推介”栏目,分享本学院教师和科研人员阶段性的学术成果,以期鼓励理论界的交流和对话。




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的百年探索与基本经验

作者:代玉启

期刊:《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年第1期

摘要: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这一先进理论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引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依托自身的先进性建设克服内外部诸多困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先进性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属性,也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保持党的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接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党的先进性建设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总是同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任务结合在一起。纵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先进性建设已然成为党的一个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使命,不断推进改革创新与自我革命,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纯洁型政党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



中国共产党凝聚共识的百年历程与基本经验:基于三个历史决议的考察

作者:代玉启、覃鑫渊

期刊:《江苏社会科学》2022年第2期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三个历史决议,记载了党在百年奋斗中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展现了党善于把握历史规律、凝聚思想共识的伟大智慧。这些决议的制定背景、起草经过及核心内容均指向凝聚共识,彰显党在把握脉络中凝聚价值共识、在自我审视中凝聚思想共识、在研判现实中凝聚发展共识的基本经验,具有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相统一、党性与人民性相结合、集思广益与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相呼应的逻辑特征。凝聚共识,有助于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推进各项事业深入发展,也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面向未来,凝聚共识应回答好凝聚什么共识、对谁凝聚共识、如何凝聚共识的问题,筑牢理论根基、把握时代变化、注重方式方法,落实到新时代新征程的共同行动上。



基于社会实验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初探

作者:代玉启

期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年第2期

摘要:开展基于社会实验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特性的必然诉求,也是社会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能够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视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解释力和前瞻性。狭义来看,基于社会实验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其维度可以概括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实验,如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政策出台的效应、调适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内核式创新;参与社会实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助于社会良性运行;观察社会实验,革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基于社会实验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核心在于机制分析,即锚定典型区域或典型案例,探究其运行机理及其连锁反应。尊重实验本身的结构完整性和演进逻辑、有效解决理论演绎和实验研究的“两张皮”现象等,对研究者提出较高要求。



“德福一致”何以可能:“加速社会”中的德育危机与理念再造

作者:张彦、李岩

期刊:《教育研究》2022年第2期

摘要:“德福一致”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生活状态,也是诸多思想家一直关注和思考的经典命题。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到马克思等,无论是“解释世界”的范式还是“改变世界”的范式,都彰显出道德、幸福、教育之间的密切关系。从功能维度来看,德育是实现“德福一致”的一种重要方式;从规范维度来看,“德福一致”是德育的重要价值导向。在“加速社会”中,以“德福一致”为价值导向的德育面临着三重危机:以价值秩序的重构为特征的价值危机、以自治承诺的违背与多重异化为特征的环境危机和以“去同步化”病状为特征的实践危机。应对这三种德育危机需理念再造,其中,“共鸣”理念可为理解和实现“德福一致”以及现代德育发展提供一种关系性维度和新规范,“后增长社会”理念从缓解德育与外部环境的同步化压力出发有助于解决道德困境和幸福困境。



迈向共同富裕时代的价值观挑战

作者:张彦、魏颖

期刊:《思想理论教育》2022年第2期

摘要:共同富裕,这是人类千百年来孜孜不倦追求的理想境界,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如何从全面小康社会迈向共同富裕时代,如何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需要澄清和应对迈向共同富裕进程中的一系列价值观挑战,如“经济合理性与伦理合理性如何统一”的财富观挑战、“满足需要与改变需要如何实现”的需要观挑战、“财富分配与风险分配如何治理”的风险观挑战等。唯有切近审视和直面回应这些价值观挑战,才能从前提处证成作为价值承诺和发展目标的共同富裕具有何种意义上的正当性与可行性。



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伟大成就的重要秘诀

作者:马建青、钟尉今

期刊:《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3期

摘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以“奋斗”为关键词,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英勇顽强的奋斗中创造伟大成就的重要秘诀。回首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路,蕴藏着丰富的奋斗经验:始终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党领导人民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源;英勇顽强的奋斗则是党领导人民取得伟大成就的强大支撑。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党和人民需要继续弘扬伟大奋斗精神,在坚定理想信念中持续奋斗、在练就过硬本领中不懈奋斗、在凝聚奋进力量中团结奋斗是新征程上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人际信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亲社会行为与攻击行为的中介作用

作者:马建青、黄雪雯

期刊:《应用心理学》2022年第1期

摘要:为考察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以及亲社会行为和攻击行为的中介作用,采用人际信任问卷、亲社会行为问卷、攻击行为问卷、幸福感指数问卷对225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人际信任正向预测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人际信任水平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好;(2)人际信任通过亲社会行为与攻击行为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



共同富裕的文化基础

作者:庞虎、陈仁锋

期刊:《治理研究》2022年第2期

摘要:共同富裕的实现离不开相应文化形态的价值引领。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丰富的共富基因,但因受到小农经济基础和封建等级制度束缚,这些基因在传统社会难以转化为共富的现实。近代西方现代性开启了通过现代化建设来谋求国富民强的历史进程,但资本主义文明的内在固有矛盾不但无法带来共富前景,反而加剧了贫富分化。唯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指引共同富裕从理想愿景走向现实的科学指南。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实践行者,中国共产党通过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真正开辟了通往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而在价值立场、理想境界和精神谱系上实现了对中西文化共富观的时代超越。



邻比冲突治理政策工具的有效性评价:一个理论框架

作者:陈宝胜

期刊:《学海》2022年第1期

摘要:本文在梳理并借鉴政策工具理论的基础上,建构了“4e”型邻比冲突治理政策工具有效性评价理论框架。研究发现,我国传统政府强制性邻比冲突治理政策工具有效性偏低。完善多元协作的邻比冲突治理主体结构、形塑邻比冲突政策工具价值导向、厘清邻比冲突治理政策工具使用的基本原则,采用递阶类型化的邻比冲突治理政策工具模型,应能有效提升邻比冲突治理政策工具的有效性。



国有企业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四重逻辑

作者:陈宝胜、冯昊

期刊:《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2年第1期

摘要:将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拓展为基于国有企业属性的“属性责任”分析框架,以国网浙江电力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考察国有企业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实践面向与内在逻辑。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呈现出系统内防控、自愿性公益、执行式参与、主体性治理四类行为,体现了市场属性驱动其履行市场责任的市场逻辑、社会属性驱动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社会逻辑、政治属性驱动其履行政治责任的政治逻辑、公共属性驱动其履行公共责任的公共逻辑。文章创新了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分析框架,回应了否定国有企业需要履行多重责任的理论质疑,阐明了国有企业需要参与公共危机治理、履行多重责任的内在逻辑,提出了优化国有企业参与公共危机治理制度环境的政策建议。



马克思社会概念的理论阐释及其当代意义

作者:付文军

期刊:《浙江学刊》2022年第2期

摘要:社会概念是马克思进行理论建构的核心议题。依托于唯物史观,马克思完成了社会研究的方法论奠基。他不仅制定了科学考察社会的出发点,还确证了正确理解社会概念的基本方法和全面剖析社会的切入点,继而有力地驳斥了非历史地阐释社会的方式。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展开了对社会概念的“微观解剖”。通过对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批判性考察,马克思展示了社会概念的四重意蕴,即作为历史性规定的社会、作为关系性存在的社会、作为有机性构成的社会和作为建构性实体的社会。只有坚持唯物、辩证且历史地看待、分析与我们紧密相联的一切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才能为处理新时代诸多复杂社会问题提供指导。



论中国特色反贫困道路的解放逻辑

作者:余根雄

期刊:《社会主义研究》2022年第1期

摘要: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的全面脱贫的历史任务,实现了人类解放史上的一次伟大飞跃。中国特色反贫困道路蕴含着一条深刻的解放逻辑。其中,人民政权的解放使劳动人民从受压迫受剥削的旧制度中摆脱出来,为反贫困扫清了权力障碍;社会生产的解放意在挣脱落后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激发社会整体的生产积极性;主体动能的解放重在通过因地制宜创造条件,发展特殊贫困地区的生产力,进而激活个体主体的内生动力;发展方式的解放旨在突破不利的发展模式,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科学发展理念,确保反贫困成果的可持续性;现实生活的解放是基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最终达到“自由个性”与“社会生产能力”的统一。现实生活的解放是人类解放的新阶段,全面脱贫为其创造条件。



元宇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前景探测、伦理风险及其规避

作者:董扣艳

期刊:《思想理论教育》2022年第4期

摘要:在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元宇宙赋能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向数智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从元宇宙的核心技术出发,未来元宇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能实现的具体应用包括: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开展大规模的社会治理模拟仿真实验,提前研判风险隐患;利用数字替身技术帮助用户参与不同生活场景,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利用NFT技术明确用户生产内容(UGC)的责任归属,优化网络内容监管;利用沉浸式交互技术营造共情体验,强化价值引领。元宇宙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伦理和安全问题,如影响国家安全、侵犯个人隐私、数字主体危机、陷入“技术成瘾”等。要加快顶层制度建设,确立“科技向善”的治理原则,提升个体运用元宇宙技术的核心素养,有效规避元宇宙技术的伦理风险。



品牌消费、身份建构与符号秩序——基于微商群的网络民族志考察

作者:董扣艳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摘要: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虚拟社区中以“种草带货”为导向的品牌消费成为社会生活新图景。借助符号互动论的分析框架,对一个品牌特卖微商群的文化实践展开的网络民族志考察,揭示了虚拟社区以“种草带货”为导向的品牌消费的社会文化意义。在流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在线消费社区满足了个体对共同体的需求和想象。在资本和技术的合谋下,“信任”“情感”和“荣誉感”成为可被操纵和利用的营销手段。个体、不同阶层群体和不同性别群体为了缓解身份焦虑,试图通过品牌消费来建构身份,却不可避免地陷入消费符号秩序所营造的幸福幻象之中。



新闻中心

材料收集整理:谢雨欣

编辑:谢雨欣


//推荐阅读//

1.学术动态|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学术成果推介(第12期)

2.学术动态|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学术成果推介(第11期)

3.学术动态|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学术成果推介(第10期)

4.学术动态|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学术成果推介(第9期)

5.学术动态|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学术成果推介(第8期)

6.学术动态|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学术成果推介(第7期)

7.学术动态|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学术成果推介(第6期)

8.学术动态|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学术成果推介(第5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